本文作者:admin

云纹铜禁(春秋云纹铜禁)

admin 2022年11月15日 02:10:23 12
云纹铜禁(春秋云纹铜禁)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云纹铜禁的细部特征2、...

本文目录一览:

云纹铜禁的细部特征

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云纹铜禁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类似于现代人用的茶几和案台,铜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通透性较好,似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禁身的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它们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另外有十二只异兽蹲于“禁”下为足。其器身由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这些铜梗共分5层,最内较粗的一层是梁架。每根梁架两侧伸出多处支梗,犹如古代建筑上的斗拱。多层重叠,纵横交错,支梗又相互卷曲盘绕,而又互不连接,全由内层作支撑,工艺十分复杂而又精良。

云纹铜禁的基本资料

名称云纹铜禁:春秋·云纹铜禁类别:青铜器

年代: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形制:通高28.8厘米云纹铜禁,器身长103厘米云纹铜禁,宽46厘米

出土时间:1978年

云纹铜禁,是张桌子吗?

云纹铜禁可以理解为桌子。云纹铜禁的禁指的就是,承放酒杯的案台。因为周代人认为因为夏,商两代亡国的一个原因是饮酒。所以周代颁布了禁酒令,也不推崇饮酒。

云纹铜禁的介绍

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的文物价值

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据《唐会要》记载,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是楚康王在位时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庚丰富随葬品中的杰作之一,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

云纹铜禁的“禁”的涵义

云纹铜禁中“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由于周朝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云纹铜禁的灭亡,云纹铜禁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周朝还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云纹铜禁:“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云纹铜禁;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云纹铜禁;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云纹铜禁”的四周盘龙踞虎,大概是取神兽警示之意。目前出土的云纹铜禁全国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