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吃青团子有啥寓意
吃青团子的寓意是为了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吃青团子还可以预防疾病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提高自己的身体免疫力。还有个说法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就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李秀成的一个大将躲在了农民朋友家里,这个农民朋友给这个大将做的青团吃。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青团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由来:青团是清朝年间农民为了救李秀成用艾草做成的食物。
寓意: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具有纪念先人、团圆的寓意。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
青团的特点
青团最早是用作祭祀食品,虽说现在很多人将其用作小吃进行食用。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一般正宗的青团是由新鲜艾草的青汁制成的,现在人们制作青团的方式越来越多,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并不只是用艾草了。
吃青团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吃青团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的寓意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具有纪念先人、团圆的寓意。
吃青团的由来:传说有一年清明节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北方人不吃青团的原因
大抵上和糯米、艾草有关系。虽说好的大米产自北方,但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面食为主,用糯米粉制作的糕点并不算多,也不擅长,惠及面不广,自然也很难流行起来。
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艾草上,在北方,艾草并不是一种食物,最大的用处是过端午节插在门上避蚊虫的,或者当成药草吃,晒干了做成艾香用来熏蚊虫,熏身体不适的部位。
至于当成食物,想都没有想过,北方人喜欢吃野菜,从树上的榆钱、柳芽吃到地上的荠菜、马齿苋,但唯独把艾草排除在外,或许,是嫌它味道太浓烈了。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子 吃清明团子的意义
导读:都说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历史上每个节日都有着相对应的专属饮食文化,就拿清明节来说,在这一天,人们普遍要吃寒食来过节,特别在江南地区,青团更是其传统特色小吃,但大家是否知道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吃清明团子的意义。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子
1、禁火的旧制
清明节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即在清明节期间不能生火,这个时候只能提前准备好冷食,如清明果青团就是其中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物。
2、象征希望和生命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寒食节的主要是家家禁烟吃冷食,在古时候这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象征着新希望、新生命。另外,清明节吃寒食还有一种“感恩”意味,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3、文化的传承
现在青团可能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一种小吃。清明节吃寒食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吃”上升为“文化”,也能够更好的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青团子是什么
青团,顾名思义是一种青色的团子,产于江南地区,以浙江为中心呈辐射状流行在江南地区,主材料为当季的野草,糯米粉,馅儿料,采集的野草常常以艾草为主,将艾草碾碎打出青艾汁,再将糯米粉和清艾汁混合捣制,经均匀揉和后,揉成粉团。然后加入馅料儿,蒸制而成,出锅前刷上一层油,让小青团看起来油亮油亮的。青团的馅料儿的发展也很带有时代性。在以前,馅料儿都用豆沙,糖,或咸肉做成;到了现在,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青团的馅料儿出现了水果馅儿,什么蓝莓味,草莓味,甚至出现了巧克力味儿等等。
清明吃青团的传说
青团的传说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另外,清明吃青团,还有一个传说。
青团的传说二:
关于清明节吃青?的习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椒江市故事卷》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年轻人,名叫金兰。父亲亡故,靠母亲在家纺纱织布度日。金兰从小骄横懒惰,还要打骂母亲。但朝廷命令,田地抛荒要被处死,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自家祖田干活。
金兰在野地里无意中看到母羊给小羊喂奶的情景,幡然醒悟,决心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提着竹篮来送饭时,他主动迎上前去。母亲误以为自己送饭迟了,又要遭儿子打骂,一时想不开,投进水塘自尽。金兰立刻跳进水塘,但只摸到一块木板。他将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据说牌位就是这样来的。
为了纪念母亲,他将母亲放饭篮的地方长出的野草绵青采回来,做成苦饼。故事还说,这一天是小伙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这一天叫做清明。并且每年清明日都带着苦饼到水塘附近的路边祭拜。后世称之为上坟。
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
清明节吃青团在南方比较常见,而吃青团就像它的名字一般,寓意着团圆,也是为了纪念先人,表示对其的思念之情,另外,青团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丰富的糕点,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淀粉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能够补充人体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青团的做法
传统青团的做法是先制青汁,有的是用嫩艾、有的是用麦浆草、还有的是采用青菜。把青汁趁热混入糯米粉后揉成碧绿色的面团,然后摘成每个大约重五六十克的小面团,逐个按扁,包入豆沙馅等馅料,收口搓成圆球,即成青团生坯。笼内铺上湿布,放入青团生坯,上锅蒸约15分钟至熟,再在青团上刷上油即可。目前市场上除传统青团外,还提供马兰头、肉松、蛋黄、百果、什锦、香芋青团等众多口味。
食用青团的注意事项
首先,食用青团要控制量。青团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可以看做为主食,根据馅料不同,热量和脂肪含量又有差别。因此,食用青团不可以毫无节制,应将其作为主食的替代。对于有些青团(如肉松蛋黄青团)由于脂肪含量高,热量也更高,食用时更应限量。
其次,青团也有不适宜的人群。青团是由糯米粉制成,人们通常冷食,黏软的糯米冷后质地变硬,较难消化(如果和脂肪高的食物同食则更难消化)。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的人食用青团要控制数量,每次少吃一点。由于糯性食品会刺激胃酸,因此青团也不太适合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此外,糖尿病人也不适合吃青团。糯米粉的血糖生成指数比较高,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
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
清明节吃青团源于寒食节吃冷食。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而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
青团,又叫青团子、清明果。清明节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
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即在清明节期间不能生火,这个时候只能提前准备好冷食,如青团就是其中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物。
后来寒食节逐渐发展成为了清明节,寒食节吃的青色团子慢慢就被称为清明果了。据史料记载清明果的可追溯年代是南朝的梁代。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不过,现在青团可能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一种小吃。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无疾而终,很多地方都没有在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了。
不过,文化传承还是一直提倡吃青团。清明节吃寒食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吃”上升为“文化”,也能够更好的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主要是为了延续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吃青团是清明节的地方风俗之一,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时令食物,这种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主要是将艾草捣成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或者莲蓉馅,然后上锅蒸熟。青团的外表是艾草的青色,而且带有悠长的青草香气。
在江浙沪一带,有在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青团蒸熟之后冷了也是可以吃的,因此,青团也是寒食的一种。说起寒食,必定要提到寒食节。
最早在春秋时期,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于是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而寒食主要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因此人们会在这天准备好糕点,在清明节这天禁火。
清明节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习俗。但是现在,基本上这一习俗已经在全国流行开来,人们会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开始制作青团,以备清明节食用。
关于清明节吃青团,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清兵为了抓住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大将——陈太平,于是开始大力搜捕。
当地的农民为了帮助陈太平,于是就用艾草加糯米粉做成又香又糯的青团,陈太平吃了青团之后顺利逃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于是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就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