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米开朗基罗素描,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米开朗基罗的素描有什么特色?
- 2、西方早期人物素描名家有哪些?
- 3、世界素描大师
- 4、米开朗基罗 怀才不遇吗?他一生雕刻了那么多作品,活那么多,怎么还感觉生不逢时呢,当时人们不认可吗
- 5、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米开朗基罗的素描有什么特色?
他创作米开朗基罗素描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米开朗基罗素描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img]西方早期人物素描名家有哪些?
西方早期人物素描名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勃朗等。
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佛罗伦萨人,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
他曾在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1482年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后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所画杰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其中《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纳罗蒂·西蒙尼,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圣齐奥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1564年在罗马去世,时年88岁。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1669年),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代表作有《参孙被弄瞎眼睛》、《画家及其妻莎士基亚》、《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藏德累斯顿画廊)等。
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
世界素描大师
1、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生于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米开朗基罗素描,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
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艺术米开朗基罗素描的完美米开朗基罗素描,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影响米开朗基罗素描了几乎三个
世纪的艺术家。
他的人物以“健美”著称,他的建筑,他的雕塑,无不闪耀着感人的光辉——雄壮完美的生命力量。
2、鲁本斯(1577~1640):
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的绘画具
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
鲁本斯不仅承上启下地维护了传统审美在造型上的总体准则,而且创造出了巴洛克艺术那生动、豪放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以灵动、变幻的线条表现为主,强调形体在运动中的相互转化与作用,
强调对象和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在唯美的大原则之下,捕捉生活中生动的一面,将世俗中的可用因素进行重组与利用,突显出鲜活的视觉感受。
3、丢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年):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urer生于德国纽伦堡.
丢勒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曾创立了筑城学理论。
丢勒的全部艺术活动是和德国的人文主义进步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德国第一位真正的有思想的
艺术家。
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
日):
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知道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所面对的创作对象在别人眼中有多么“贫瘠”,他始终能作出美妙、无限地探索。
5、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又译让·安东尼·华多,1684~1721):
法国18世纪罗可可时期最
重要的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华托的世界是一种极人为的世界,在轻浮的底下往往默默流淌着
一种忧郁的情感,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人们,一切感官的愉悦均是短暂的。这往往可以为他的作
品增加一种特殊的诗的意味
米开朗基罗 怀才不遇吗?他一生雕刻了那么多作品,活那么多,怎么还感觉生不逢时呢,当时人们不认可吗
人物简介
米开朗琪罗,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来到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创办的雕塑学校。[1]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8年,[1]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
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及草稿作品(14张)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编辑本段
个人生平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3月18日),意大
米开朗基罗广场上的大卫雕像
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美术三杰。全名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译“米开兰琪罗”、“米高安哲罗”,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2],1564年2月18日去世。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超越了古稀之年,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
《摩西》
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罗伦佐·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他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赴威尼斯和波伦亚,后转道罗马寻找发展机会。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
米开朗基罗作品(23张)作 《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昼》《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
作品特点: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
《创造亚当》局部
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美术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卫》(1501--1504),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要说起人类“千古第一艺术家”,那觉对是米开朗基罗了。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一样,属于多兼具性的综合型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既是雕塑家、画家,同时也是一名建筑师和诗人。世人对米开朗基罗有着极高的平价,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花家,瓦萨里在《艺苑名人列传》中就有写到:““感谢上帝,让我出生在米开朗基罗生活的年代。感谢他,把我当做朋友,我才能写下很多细节,记录着他的人生,所有这些都是真实的。”瓦萨里为何对米开朗基罗有着如此高的评价?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位顶级大师的艺术世界。
《大卫》雕像的诞生
让“废材”逆袭成传世名作
《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在年仅29岁时,完成的作品,他一经展出,就惊艳了无数观众。《大卫》代表了一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峰。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所展现出的阳刚、雄伟之美,被人们公认为,是最具理想化的男性之美的象征。
那么,他是怎样做出《大卫》的?这就要从米开朗基罗的学艺之旅说起。
1.米开朗基罗的生平
艺术从这里开始
米开朗基罗出生于1475年,他自幼体弱,但生性坚韧,十分好学,在少年时,米开朗基罗就学习过拉丁文、数学和文学。
米开朗基罗在13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佛著名画家,吉兰达约的工作室,接触到了绘画艺术。一开始,他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技巧。在这之后,经人引荐,他被推荐给当时著名的洛伦佐·美第奇,15、6岁的米开朗基罗才华超群,受到了洛伦佐·美第奇的喜爱和重视。
米开朗基罗接受美第奇家族的资助,在美第奇家族设立的美术学校里,继续深入学习古希腊、罗马的绘画艺术,并且向当时最优秀的各路大师学习,这为他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基底。
米开朗基罗在18、9岁时,到了圣斯比里托修道院,解剖尸体、从事解剖学研究,这为他今后,精准完备的雕刻和绘画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第一件惊艳世人的作品,是《圣母哀悼基督》,这是米开朗基罗,在年仅23岁时创作的,如果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排个名的话,《圣母哀悼基督》应该能位列前三名。
这件《圣母哀悼基督》雕像,让世人都认识到了,米开朗基罗精湛、高超的技巧,这也让他接下了《大卫》,这张没人敢接的“订单”。
2.雕像《大卫》
“没人敢接的订单”
“大卫”这个故事,是西方社会常见的题材。
讲的是:有一个叫大卫的小男孩,他在战场上,和一个叫歌利亚的魁梧巨人单挑,最后大卫用石头当作武器,砸晕了歌利亚,取下巨人头颅,赢得胜利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接到的这件《大卫》订单,是一件被放弃了的“失败订单”。据说,雕刻大卫的这块大理石石料(一块体型巨大、难得的珍贵石料),在到米开朗基罗手里之前,因为前一位雕塑家的用力过猛,弄坏了石料的一角,破坏了整块大理石的构图,没办法完成的“烫手山芋”。
3.高超的技巧,完美的构思
化腐朽为神奇
米开朗基罗,凭借自己高超的技巧,和精巧构思,将这块大理石缺掉的一角利用起来,顺势而为,塑造成大卫抬起脚的位置,创作出了震撼世人、和以往所有艺术家,都截然不同的《大卫》。
其他艺术家在塑造大卫时,描刻的都是胜利的时刻大卫,大卫总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要么踩着巨人的身体,要么提着巨人的头颅。
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则别开生面,选取少年大卫对巨人歌利亚,开战前的那一瞬间,大卫浑身紧绷、目视前方,整个身体充满了力量感,观众可以从中,非常直观的感受到,那种极紧张的情绪,和颤栗之感。
4.雕刻艺术
下手“没有回头路”的艺术
大理石是让人“不能后悔”的材料,在当时,质地上好的大理石,价格高昂,大理石的塑造,对艺术家的技艺要求很高。
在使用大理石,制作雕塑作品时,只能作“减法”。大理石的质地非常坚硬,艺术家在雕塑时,需要花很大的力气,用锤子和凿子,一点点地慢慢雕刻,但又不能用力过猛,不慎磕掉碰坏,就会浪费珍贵的石材。
艺术家每一下雕刻,都需要“成竹在胸”,在雕刻前,需要对雕像进行详尽、反复的思考,定好塑像的各个角度和造型。
5.大卫的精彩之处和影响
“上帝之手”的创作内涵
《大卫》之美,被认为是最理想化的男性之美,但米开朗基罗,却故意给“完美”的大卫,创造了一只“不完美的上帝之手”。
在传说中,打败巨人歌利亚的大卫是个少年。
米开朗基罗在创作大卫时,故意将大卫的右手,比例放大、着重深度刻画。这使得大卫的右手,充满力量感,而且右手上青筋显露、苍劲有力,以此来表达,少年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是因为受到了上帝的祝福,才能以弱胜强。
“画龙点睛”的处理方法
大卫之所以英俊迷人、极为生动,是因为米开朗基罗用了“画龙点睛”的处理手法。
在处理大卫眼睛的瞳孔时,米开朗基罗用了凹凸的雕刻手法,放大仔细看大卫的瞳孔,会发现瞳孔是两个桃心的形状,米开朗基罗处大卫理眼睛时,更深一步地考虑到了,完成后的观赏效果。
这一处理手法,赋予了大卫,生动有神的高光效果。
当然,《大卫》精彩之处绝不于此,这段话精准的概括了其内涵: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座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6.西斯廷天顶画
开朗基罗“封神”的创世之作
使米开朗基罗声名斐然的传世之作,除了《大卫》,另一件,就是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了。
歌德曾说,
“如果不到西斯廷,你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一个人的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地步。”
西斯廷天顶画到底讲了啥?
西斯廷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画的天顶壁画。
这幅画在天花板上的画,呈巨大的矩形,长40米宽13米,约有500平方米的空间,从地面到天顶有18米高,这幅画在巨大天花板上的壁画,精妙绝伦,场面恢宏,气势极为撼人。
这幅画描绘的是《创世纪》,是《圣经》开始的9个故事。
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描绘了包括:神的起源,神创造了日月草木,神创造了大地和水,神创创造了创亚当、神创造了夏娃,然后亚当夏娃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然后是诺亚献计、大洪水和诺亚醉酒等。在主体的旁边,又画上了12个先知和女祭司,整幅天顶画,描绘的人物共有343个。
构思极为精巧,惊艳了无数的观众。
7.旷世名画是这样画出来的
西斯廷天顶画精妙绝伦,但与此同时,它的创作难度与壮观程度,是成正比的。
米开朗基罗在画西斯廷天顶画之前,只接受过一年正规的绘画教育;而且,这幅画是要画在,距离地面18米高的天顶之上,这就相当在6层楼的高度,高空作画,创作难度非常之大。
超强的素描功力
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米开朗基罗,虽然只接受了一年的绘画教育,但作为顶级雕刻家,他有自己的绝招:绘画经验不够,就用素描来补。
在当时,用来制作雕塑的好材料,都价格不菲,艺术家们在雕塑之前,往往会在纸上,对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详细描绘,精确各个角度的造型。
米开朗基罗作为当时最杰出的雕塑家,他凭借着自己极深厚的素描功底,和超人的天赋,以一介雕塑家的身份,完成了令诸多专业画家,都望而却步的西斯廷天顶画工程。
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雕塑技法,融入了天顶画的创作中,画中人物,有着非常强的立体感和雕塑感。整幅天顶画面积巨大,整体布局、画面构图非常完美。
超难的作画姿势
常人难及的毅力与执着
在高空中作天顶画,难度极高,尤其是作画时采用的姿势,是正常人难以承受的。
西斯廷教堂的天顶,是一个巨大的矩形空间,有着近500平方米的面积,从地面到天顶有18米高,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凌空中作画,对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
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的天顶画,用了整整4年多的时间。从1508年到1512年,他每天仰着头,举着胳膊,进行着极不舒适、高难度的作画姿态,从日出到日落,年复一年,保持1000多个日夜。
这段米开朗基罗的自叙诗中,记录着他画画时的心情:
“悲剧的动作让我脖子肿起,强力撑开了肚子,胡子朝向上天,头颅仰在空中,胸前扭曲如女妖,画笔永悬于脸上,颜料涂脸如地板,腰下挤到肚子里,屁股撅起当配重,脚步凌乱、眼朝天,胸前皮囊扯老长,背后体肤打成结……”
在这4年期间,米开朗基罗断绝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他几乎是独自一人,单枪匹马完成这幅画的。
除了必要的人手,和材料补给,米开朗基罗全部亲自上阵。搬梯子、调颜料,在高空中作画,颜料滴淌在脸上、流进眼睛里,脖子太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严重到变形,经年累月的的创作,与苦思冥想。
在历经4年、1000多个日夜后,在花费了无数的汗水与心血后,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这幅堪称人类文化艺术史诗的旷世奇作。
这也无怪乎,除了“文艺复兴三杰”之外,世人们还将米开朗基罗,称之为“千古第一艺术家”。
当我们在讨论艺术时,我们讨论的到底是什么?是艺术家们的精妙绝伦的作品吗?
我想,历史上最为人铭记的艺术家,除了他本身极富个性和价值的艺术作品之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不断攀爬艺术高峰时,经年累月、永不言弃,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